广东省人民政府 湛江市人民政府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

@湛江市民!听公开课,收好基孔肯雅热防治手册→

发布时间:2025-07-25 23:30 来源:湛江发布 点击数:0
浏览字号:
目前

蚊虫已进入快速繁殖期

广东省已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

基孔肯雅热是什么?如何预防?

一起跟着我们来了解一下

怎么看?(认识基孔肯雅热)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,通过伊蚊(俗称花斑蚊)叮咬传播,症状以发热、关节剧痛和皮疹为特征。名称源自非洲土语,意为“弯脊之痛”,形容患者因关节剧痛弯腰蜷缩的姿态。
近年来,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主要发生在巴西、阿根廷等美洲国家,部分发生在非洲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。2024—2025年,法国留尼汪岛暴发疫情。世界卫生组织专家2025年7月22日就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,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,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。

多数基孔肯雅热患者症状较轻,病程1~2周后可自行恢复。但少数人群可能出现并发症,如长期关节疼痛(持续数月甚至数年)、心肌炎、脑炎等,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。所有年龄人群均易感,但新生儿、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。

怎么辨?(识别症状)

基孔肯雅热患者的症状

主要有三大特点:

发热、关节疼痛和皮疹

1.发热:一般会持续1-7天,伴有寒战、头痛、背痛、全身肌肉疼痛、恶心、呕吐等。

2.皮疹: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-5天,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、四肢伸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,数天后消退,可伴脱屑。

3.关节疼痛: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远端小关节,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,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,通常1-3周缓解,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。


基孔肯雅热跟大家熟悉的登革热相比有两个一样和两个不一样

两个一样:

传播途径完全一样,都是伊蚊传播。

防控措施一样,都是对发病人员进行防蚊隔离、灭蚊和清理孳生地以及做好个人防护。

两个不一样:

第一个不一样是: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,传播速度更快,比登革热传播快两到三倍。

第二个不一样是:虽然两者症状相似,都有发热、皮疹、关节痛症状,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,皮疹可表现为出血疹、瘀斑,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,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,皮疹为充血疹。


怎么防?(预防措施)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一样,都是经伊蚊传播。伊蚊依靠在各类小型积水容器中产卵繁殖,产生幼虫。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,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。

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主要的防控措施是

清积水、灭蚊虫、防叮咬

(装纱窗、支蚊帐、长衣裤、驱蚊剂)

一是清积水。重点排查房屋前后、花园、阳台、天台、水池、树洞、绿化带等地,及时清理废弃容器、花盆托盘、水养植物的容器、轮胎、杂物、塑料垃圾、竹筒等积水。

二是灭蚊虫。居家发现有成蚊时,可使用电蚊拍、灭蚊灯等物理措施灭蚊,科学合理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家用卫生杀虫剂,如蚊香、气雾罐等化学方式灭蚊。

三是防叮咬。家居门窗争取安装纱门纱窗,防止蚊虫进入室内。睡觉时使用蚊帐,有效隔绝蚊虫。外出时穿长袖衣裤,或裸露皮肤喷涂有效驱蚊剂,减少暴露被叮咬风险。伊蚊活动高峰一般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,外出活动时尽量避开蚊虫活动高峰期,尽量减少在户外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停留时间。


怎么治?(临床治疗)

病人被伊蚊叮咬后会传播给家人及邻居,为了家人和邻居健康,如果出现发热、关节疼痛、皮疹等症状,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。特别是,如果您近期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,或者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,可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。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及时、准确地作出诊断至关重要。

一旦确诊应配合医院和社区要求做好防蚊隔离。治疗以退热、关节炎止痛、缓解皮疹瘙痒等对症治疗为主,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退热,儿童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退热。